近日,乐昌市“00后”青年沈萌浩成功捐献21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成为全国第20626例、全省第2397例、韶关第66例、乐昌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,为北京一名6岁女童带去生的希望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平凡人的善举化作照亮他人生命的明灯。
缘起:朋友圈引发的爱心行动
2022年暑假,就读于广州商学院大二的沈萌浩,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则求助信息:一位老师的亲人病重,急需O型血血小板。看到消息,他虽不确定自己血型,但未多犹豫,当即从乐昌前往韶关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。
完成捐献后,韶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向他介绍了中华骨髓库,并讲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,询问其是否愿意加入。当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外周血采集,类似普通献血,并非传统的“骨髓穿刺”,且由于匹配成功率极低,全国平均每10万人中仅一人能获配成功,一旦成功,就能挽救生命。沈萌浩毫不犹豫签署同意书,加入中华骨髓库。
配型:从幸运到责任的转变
2025年6月,沈萌浩接到韶关市红十字会电话,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,且是目前唯一匹配者。沈萌浩思考的是如何安排工作及与家人沟通,在征得家人和女友同意后,他毅然决定:捐!
捐献:四小时的生命接力
接到捐献通知后,沈萌浩所在公司迅速协调工作,全力支持,让他毫无后顾之忧。从接到电话到高分辨配型确认、体检合格,再到正式入院,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月。等待期间,沈萌浩保持健康作息,避免熬夜、饮酒,以维持最佳身体状态。
造血干细胞捐献知多点
来源:韶关头条
广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